
PCR引物的設計原則小結
PCR引物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對合適的核苷酸片段,使其能有效地擴增模板DNA序列。因此,引物的優(yōu)劣直接關系到PCR的特異性與成功與否。
PCR引物的設計原則:
[1] 引物應用核酸系列保守區(qū)內設計并具有特異性:引物與非特異擴增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過70%或有連續(xù)8個互補堿基同源。
[2] 產(chǎn)物不能形成二級結構:某些引物無效的主要原因是引物重復區(qū)DNA二級結構的影響,選擇擴增片段時好避開二級結構區(qū)域。
[3] 引物長度一般在15~30堿基之間。
[4] G+C含量在40%~60%之間。
[5] 堿基要隨機分布:引物中四種堿基的分布好是隨機的,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。尤其3′端不應超過3個連續(xù)的G或C,因這樣會使引物在G+C富集序列區(qū)錯誤引發(fā)。
[6] 引物自身不能有連續(xù)4個堿基的互補:否則引物自身會折疊成發(fā)夾狀結構牙引物本身復性
[7] 引物之間不能有連續(xù)4個堿基的互補:兩引物之間不應不互補性,尤應避免3′端的互補重疊以防引物二聚體的形成。一對引物間不應多于4個連續(xù)堿基的同源性或互補性。
[8] 引物5′端可以修飾。
[9] 引物3′端不可修飾。
[10] 引物3′端要避開密碼子的第3位:如擴增編碼區(qū)域,引物3′端不要終止于密碼子的第3位,因密碼子的第3位易發(fā)生簡并,會影響擴增特異性與效率。